随着现代艺术运动的不断发展,雕塑也跟进时代。机器大工业的发展为雕塑的材料应用开拓了新的领域,大量的金属加工手段被运用。当代雕塑中有五分之四以上的作品是以金属为材料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并不是偶然的,人类的文明进程很大程度上归功于金属材料加工手段的进步,这使得金属具有极大的优越性--能够切割、焊接、铸造、锻打,也可以打磨、抛光以及上锈,能够将铜、铁、钢等各种材料的性能和材质的美感得到充分的发挥。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作为现代工业文明重要观念载体的金属现成品逐渐成为不锈钢雕塑的首选材料,这种特别的金属材料已经不仅仅是雕塑家艺术创作的媒介,而成为艺术家观念的载体,反映了人的精神属性,赋予不锈钢雕塑以更大的塑造魅力,体现当今时代的精神面貌。
不锈钢雕塑材料的地位:材质语言由被动到主动
应该说,当某种材料被艺术家选中,放进了某种它们自己或与别的材料共同组成的艺术语境时,它们就成为一种艺术语言。在传统艺术中,由于人们对于材料的观念性认识还处于对材料外部形态的认识层面,材料的言说能力并没有自主性。尽管其某种语言因素可以对艺术家及其艺术创作发生决定性作用,但它实际上却受制于艺术家本人,被动的成为艺术家思想和意识的代言人。我们可以看到,传统雕塑中常常用到的金属材料青铜就是一种典型的“代言”材料,在多数雕塑中,它仅仅是作者思想意识物化的手段和工具。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人们关于世界、物质的认识和看法也在不断变化,这一切也迅速改变着人类对于艺术的看法。在艺术家对材料的认识和选择上,这种改变表现得最为直接,“让材料自己说话”几乎成为每一个艺术家创作的自觉。在现代不锈钢雕塑的发展史中,这种变化尤为明显。在极少主义雕塑家大卫·史密斯的作品中,作者不惜将形体简化成纯粹的几何体,甚至在创作时极力隐去自己的个性,使作品更加非人格化、客观化,以达到最大程度展现不锈钢材质自身魅力的目的,让不锈钢材质用最纯粹的语言说话,将话语权完全交给了材料。